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理解
斯密提出,语言的规律是发明,而非发现,也就是说,这跟物理定律不一样。但它们始终是规律:如果孩子没能正确地运用“bring”的过去式,说“bringed”而非“brought”,父母或者小伙伴会加以纠正。所以,语言是一个有序的系统,是靠着人们努力尝试“让各自的需求为彼此所理解”,不断试错而自发产生的。没有人负责,但这套系统是有序的。
马特·里德利
任何一个时代的伟大科学家都是这样在未知世界中探索的,他们对于自己并不完全理解的现象,作出大胆却又通常十分幼稚的类比。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人类的全部思维都有赖于范畴。我们在不断扩展人类共享的范畴库,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扩展着各自独有的范畴库。我们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在无意之中涵盖了极其抽象的范畴,比如“可以操作的东西”或是“有容量的东西”这两个范畴。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我们会试着在大脑中模拟一件事,把自己代入事件,并把它与我们一生中所遇到的事情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理解事情的方式。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对食物的需求产生了美食烹饪;对保暖的需求产生了高级时装;为了迁徙,创造了各种交通工具;性的需求诞生了情色艺术,以及数不清的爱情歌曲与诗篇;繁衍后代的需求给了我们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货物交换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合作的需求产生了政府;理解世界的需求带来科学;信息交流的需求产生了成千上万种不断更新的技术……人类在已知的基础上,创造出无边无际、花样翻新,让人眼花缭乱的宝库。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作类比”这一普遍存在的心理过程背后是什么?为了生存,人类需要将现在发生的事和过去发生的事进行对比,时刻把握已有经历和当前情况的相似之处,并以此帮助他们理解新事物。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如果没有“范畴化发动机”永不停歇的搏动,我们将无法理解身边的事物,无法进行理性思考,无法与任何人进行交流,我们的行动也找不到根基。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为了通过已知的旧事物来理解未知的新事物,我们的大脑无时不刻不在作类比,并用类比选择性地唤醒脑中的概念。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技术传播和使技术传播成为可能的地理位置,这两者的重要性得到了一些从其他方面看简直难以理解的事实的充分证明,即有些社会竟然放弃了具有巨大作用的技术。我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有用的技术一旦获得,就必然会流传下去,直到有更好的技术来取而代之。
贾雷德·戴蒙德
把世界历史看作洋葱,现代世界是最外面的那一层,在寻求理解历史的过程中要把洋葱一层一层地剥开。
贾雷德·戴蒙德
大约3200年前,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向太平洋散布,他们散居的各个岛屿环境迥异。短短几千年之内,从狩猎&采集部落到原始帝国,同出一源的族群发展出形态各异的社会。这种发散的现象可以当作基本模型,协助我们理解从上个冰期结束至今,各大洲的人类族群如何在更长的时间、更广的空间内发展出了从狩猎&采集部落到帝国的种种社会形态。
贾雷德·戴蒙德
如何看待经济学理论?“即使是坏掉的钟,一天也有两次时间是准确的”——每个理论都会偶尔正确,但不表示以后都有效,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能合理解释美国经济状况。
蒂莫西·泰勒
如何理解贸易逆差?对经济学家来说,贸易逆差真正的意思是,结算下来,一国是从国外借钱,而且有国外的投资流入。同理,贸易顺差真正的意思是,结算下来,一国是借钱给国外,且有对外投资的流出。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谈的不是商品的流向,对大部分经济学家来说,贸易失衡甚至和商品流向无关。贸易顺差与逆差,谈的是金钱的流向,以及向哪边的流动比较大。
蒂莫西·泰勒
要理解由网络文化形成的全球意识,最主要的困难在于,它没有一个中心的“我”可以让我们去诉求。没有总部,没有首脑。这是最令人气恼和气馁的地方。过去,探险者们曾经寻找过圣杯、寻找过尼罗河的源头、寻找过约翰王的国度或者金字塔的秘密。未来,人们将会去寻找全球意识的“我在”,寻找其内在一致性的源头。
凯文·凯利
原子的内部轨道是宇宙的真实镜像,一边是遵守规则的能量核,另一边是在星系中旋转的同心球体。其核心是意志,是本我,是生命力;一切都被固定在其适合的旋转轨道上。原子那符号化的确定轨道以及轨道间分明的间隙代表了对已知宇宙的理解。原子象征着简单所代表的质朴力量。
凯文·凯利
群体的领袖有时会拥有非常高的智商,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拥有这些品质对他们非但没有好处,反而会给他带来很多危害。倘若他想要了解事物的复杂程度,允许进行解释和促进理解,他的智力就会让他变得宽容,这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使徒们所必需的信念的强度与粗暴。
古斯塔夫·勒庞
群体不受理性所影响,他们只能理解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观念。因此,那些懂得如何影响它们的演讲者,总是寻求于他们的感情而非他们的理性。想要让群体相信什么,首先必须完全理解那些令它们为之兴奋的感情,并且假装自己也具有这种感情。
古斯塔夫·勒庞
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为占有最多的。这种恶性循环产生消极、嫉妒、贪心;最终导致人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他对于自己的估价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
阿德勒
对孩子而言,证明自己不再是孩子就是青春期中最重要的事。或许我们可以想办法让他们理解这件事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通过做到这一点来消除青春期的紧张气氛。如果他们倔强地想要证明自己,就会反复强调他们的态度。
阿德勒
假如我们只关注一个人的行为,而完全不理会他的言辞,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人的动作、表情、态度、习惯、特征等都是他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理解的表露。他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蕴涵着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而他自己似乎也对此深信不疑。我们仿佛能听到他向世人宣告:世界就是以这样的形态存在的,而我就是这个样子。这些就是他对自己及生活究竟是何种意义的最好诠释。
阿德勒
«
1
2
...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
195
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