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表现
有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宿命论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成不变的本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往往不是这样的。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蠢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是善良的或者聪明的,说另一个人是凶恶的或者是愚蠢的,那就不对了。然而我们总是这样把人分类,这是不合实情的。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点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浑浊,有的地方清凉,有的地方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胎,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时候表现出那一种本性,有时变的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是出于生理原因,有的是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种变化中。
托尔斯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阳,孩子也是一样,作为父母要阳光的对待孩子的表现,要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发现孩子,相信孩子。
王树国
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莎士比亚
唐认为威胁是最愚蠢的自我暴露,不假思索就释放怒火是最危险的任性表现。
马里奥·普佐
如果一个人很慷慨,那他就必须把自己的慷慨表现得充满感情。
马里奥·普佐
只要有树叶飞舞的地方火就会燃烧。火的影子会照耀着村子并且让新的树叶发芽当想要保护自己所珍惜的人时……忍者真正的力量才会表现出来。
岸本齐史
只要有树叶飞舞的地方,火就会燃烧。火的影子会照耀着村并且让新的树叶发芽,当想要保护自己所珍惜的人时,忍者真正的力量才会表现出来。
岸本齐史
只要有树叶飞舞的地方,火就会燃烧;火的影子会照耀着村子,并且,让新的树叶发芽。当想要保护自己所珍惜的人时,忍者真正的力量才会表现出来。
岸本齐史
假装谦虚是最虚伪的表现,因为这可能是信口雌黄的开始,又或者是拐弯抹角的自我夸奖。
简·奥斯汀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伊塔洛·卡尔维诺
建筑物永远既是梦想物又是功能的体现者,既是某种空幻之表现,又是某种被使用的工具。
罗兰·巴特
青年力量所表现的本能是反对另外的青年力量或者有选取地和他们结合。正因各种思想都具有吸引力。它们先是犹疑探索尝试在两三个目标间徘徊,然后作出决断,并互相选取兄弟姐妹。
罗曼·罗兰
要爱具体的人,不要总想着爱抽象的人,知识分子的一个经常性的倾向就是我们喜欢抽象的概念,我们胜过巨象的事物,但是一个越爱抽象人的人往往越懒,对具体的人表现关爱,因为抽象的人是美好的,抽象的人存于理念之中,但具体的人都是有缺陷的,所以这就是为社么,你越是感到抽象人的美好,你越会发现具体人,你身边的人可恶,可鄙,可耻,但是,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爱。
罗翔
女人总是喜欢在伤害她们的男人临终前表现的宽宏大量,这种偏好叫我实在难以忍受。有时我甚至觉得她们巴不得男人早点死掉,就是怕这出好戏演出的时间被拖得太久。
毛姆
他仿佛在有形的实物上模模糊糊表达着某种精神意义,这种意义非常奇异,他只能用很不完善的符号勉强把它表现出来。仿佛他在宇宙的一片混沌中找到了一个新的图案,正在笨拙的把它描摹下来,因为力不从心,心灵非常痛苦。我从这些画里看到的是一个奋力寻求表现手段的备受折磨的灵魂。
毛姆
他几乎无法忍受的感到必须把自己的某种感受传达给别人,这是他进行创作唯一的意图。只要他觉得能够接近他所追寻的事物,采用简单的线条也好,画的七歪八扭也好,他一点也不在乎。他根本不考虑真实情况,因为他要在一堆互不相关的偶然现象下面寻找他自己感到意义重大的事物。他好像已经抓到了宇宙的灵魂,一定要把它表现出来不可。
毛姆
敢于表现自己优点的人是可爱的,勇于暴露自己缺点的人是可敬的!而只有改正了缺点的人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成长。
薛法根
制造出话题,附和话题,表现出对对方回答的同感。在这个过程中缩小对方的进攻区域,同时也是不着痕迹的告诉对方自己的守备范围。所谓的和人好好应对的行为,不过就是欺骗自己,欺骗对方,对方知道自己被骗,自己也被对方所骗,这样的连锁循环而已。说到底也不过是虚伪、猜疑和欺瞒而已。
渡航
有人觉得读书效用很低,浪费金钱和时间,是当代的反智主义;有的人过于崇尚智慧,把知识推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尚智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反智主义是一种愚蠢的偏见,但是尚智主义何尝不是一种同样愚蠢的偏见。现在,一个人标榜自己爱读书,有时候带着某种夸耀的成分,“每周读五本”“一年读完几百本书”以显示知识的优越感。在我看来,这种“爱读书”带来的优越感和清高,通常都是不学无术的表现。
罗翔
在法律文化上,这一问题甚至更为突出。中国法律界一般都同意这样一个判断:我国的法律传统历来普遍倾向于重视实体正义,轻视程序正义。……这其中的有些行为固然可以以不正之风解释,但在法律文化上,这不正是一种缺乏‘形式理性’的表现吗?此外,我国的法律机构的运作也常常过分强调对大众呼声的反应,‘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词语不时出现在司法判决书上;不仅大众有这个要求,司法机关也这样自我界定和行为。这种传统也限制‘形式理性’法律的形成,使法院的运作较多为社会上不很确定的情绪性因素影响甚至左右。
苏力
«
1
2
...
40
41
42
43
44
45
46
...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