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伯特·海灵格
“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生于1925年12月16日,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以及“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
“回来”也是回家。经过了长久的追寻与丰富的历练,我们终于回到家,回到永远的家。内在之旅也就是回家的路。当然这个家不同于儿时居住的家,它指的是另一个家。是在凝聚中照见的灵性故乡,在那里我们真的回来了——回到灵性最初与最终的居所。
伯特·海灵格
不断地练习放下并回来,让自己回到当下、活在当下。内在之旅也是如此。当我们失去凝聚时,我们试着放下并回来。直到有一天,我们涤除了过往和将来,看到永恒只在此时此刻,无尽的当下。
伯特·海灵格
如实地接纳过去,并接受它带给我们的力量。前提是我们要愿意去接纳。这样才可以放下过去回到当下。
伯特·海灵格
当然有人不这么做也能成功。只是我们要问:这种成功能持续多久?能达成多少好事?而又要付出多少代价呢?
伯特·海灵格
我们也可以把个人的行动同这份和谐联结起来。在每一次行动前,调整自己的步调与这股力量一致,然后再行动。接受他人指导也是一样。只有那些与这股力量一致并且清楚自己方向的人,才值得我们去追随。
伯特·海灵格
要如何找到这股力量?通过内在之旅,我们就走在与这股伟大的力量和谐一致的道路上。也许我们看起来好像没做什么,一点也不起眼,可是这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伯特·海灵格
放下就是无为而为,也往往是最有力的行动,它需要极高的觉知与决心以及真正的力量。
伯特·海灵格
然而还有第三种情形:我们等待,直到它仿佛是自发地到来。这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与伟大的力量和谐一致地行动。它已然在进行,我们只是信任这股运作的力量,信任它将直达目的地,因为我们对它敞开并臣服于它的引导。这完全不同于受他人指示的行动。我们臣服于这股力量的引导,却也因此成为这股力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放下自我而行动。
伯特·海灵格
达成行动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我们明确掌握状况,并且抓住适当的时机出手,此时我们可以靠一己之力完成;另一种情形则是,我们争取别人参与,接受他人的指导并共同达成行动。
伯特·海灵格
当我们与自己以及他人的日常生活达成和谐,并且由于我们的放开,生活能如其所是地回到它所属的地方的时候。我们和他人之间就产生了一股深层的联结。我们和他人的日常生活也就联结在一起。于是我们可以和许多人一同分享生活,一同体验生活,也一同庆祝生活。
伯特·海灵格
如果我们能安住在自己的生活里,也就能帮助他们回到日常生活。因此,在内在的旅途上,我们要放开别人的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凝聚下来,回到自身的宁静。
伯特·海灵格
在内在之旅中,我们有时也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放下,尤其是当它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候。因为占据或压迫我们身心的通常都来自我们对自身生活的不同意,也有可能来自那些不同意自身生活的人。
伯特·海灵格
我们在内在之旅中凝聚,并走入日常生活。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不断检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尽管这也是内在之旅的一部分。而是说当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观照日常生活时,就能更清楚地看见前方的道路与新的契机,了解什么是该放下的,什么是该行动的。
伯特·海灵格
内在之旅带领我们回到日常生活,涤除那些会让我们分心的干扰。这趟旅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就生活,并让我们准备好去面对它。
伯特·海灵格
想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吗?请定下心来和它相处吧!保持在凝聚之中,专注于日常所带来的——它的赠与,它的需求。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全然地生活。
伯特·海灵格
有些人认为日常生活只是暂时的,巴不得它赶快过去,他们渴望不凡。然而我们如何遇见不凡,如何体验不凡呢?就算是再不凡的事物,我们也需要在当下迎接它的发生,并于当下乐在其中——一如我们平常的生活。
伯特·海灵格
日常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没有什么会超出这个范围。它将会无比丰富,只要我们能够如实地生活、全然地生活,带着所有的关注、全然的爱与喜悦。
伯特·海灵格
所有的疗愈指向唯一的成功途径:就是让人们和他们的父母联结。
伯特·海灵格
在排列工作中,最重要的洞察之一就是,所有的祝福都源自母亲。
伯特·海灵格
如要对母亲鞠躬,便要将身体一直躬到地。鞠躬的同时,在内心说“我尊敬你”。
伯特·海灵格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4
15
»